全国-立项审批|备案核准|征地批地|政策扶持|资金申请|产业发展|行业研究|项目研究|工程咨询|一站式服务
16年专注 立项备案征地审批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首 页 | 关于麦肯 | 旗下网站 | 投资机会 | 产业发展 | 行业研究 | 工程咨询 | 投资融资 | 风险评估 | 企业策划 | 专业技术 | 在线留言
商业计划书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资金申请报告 | 项目建议书 | 项目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 | 环境评价报告 | 项目融资报告
16年来,为何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中小企业,委托我们编写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
因为我们:对各行各业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技术设备等有着长期的研究!
因为我们:对各类国内外投融资项目政策法规、工程设计、环评节能、申报评审等有着深入的了解!
麦肯咨询,全国可行性研究报告着名品牌!工程咨询甲级、乙级、丙级资质单位!
专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投资机会,产业发展,工程咨询,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投资融资等高端研究与咨询服务,
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项目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报告,评估报告,分析报告,立项报告,申请报告。
最新业绩
· 年产3500吨羽毛粉项目商业计划.
· 年产4万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微.
· 胶原蛋白保健品项目融资计划书.
· 年产4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原纸.
· 年深加工20000浓缩果蔬汁项目.
· 年产1万套特种轴承项目融资计.
独家优势
收费问答
可信可靠:16年品牌不变,更保证信誉
一流专家:国际惯例,顶级才智更专业
业务拓展:一站式全服务,更全面广泛
服务到位:专家直接对话,QQ在线咨询
收费合理:相比价格最低,更超值划算
成功率高:上千成功案例,更注重成效
关于麦肯
麦肯咨询,全国投融资策划着名品牌!专为全国中小企业及投资创业者提供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投资融资等高端研究与咨询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写立项报批,征用土地,产业扶持,财政资金,融资上市,境外投资,中外合资,股份合作,企业设立,组建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专写发改委立项报批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甲级乙级资质,已累计完成1000多个项目,协助企业成功获得立项,征地
资金申请报告
专为项目投资者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编写包括投资补助、政策奖励、财政资金拨款等方式的资金申请报告
商业计划书
专为投融资项目编写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等投融资商业计划书,得到了欧美,亚洲等投资机构推荐认可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参照国际投资,融资行业规范编写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让您的项目商业价值倍增!让您的项目融资成功率大大提升!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专为企业项目风险全方位地进行科学分析,以评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等级,以便正确决策项目,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对企业项目数据全方位的科学分析,为投资方决策项目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是项目市场化操作的科学依据
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
是企业向外投融资时必须具备的文件,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及综合性的分析论证
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按照国际通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对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是企业制定战略,项目论证,融资合作,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最新案例
商业计划书案例 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投融资报告案例 项目申请报告案例
我们已经完成的商业计划书|项目融资报告|商务计划书|项目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涉及的行业如下:
专项服务:投资机会研究_可行性研究报告_政策研究_投资融资研究_商业计划书_项目融资报告_项目评估报告_投资价值分析报告_投资风险评估报告_投资专案分析报告_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_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针对用途:发改委立项_立项审批_征用土地_产业化扶持_政策扶持_财政资金_企业融资_风险投资_资金申请_投资建设_境外投资_上市融资_招商引资_兼并收购_合资合营_技术开发_中外合作_股份合作_组建设立公司
热门标签:范文_范本_样本_案例_实例_模板_模版_样板_范例_个案_方案_格式_资质_中英文_什么叫_怎么写_如何写_如何编写_代写_编制_编写_写法_分析_评估_评价_下载_完整_结构_要素_提纲_大纲_指南_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中心 >> 创业创新
创业创新 --  

株洲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麦肯咨询 浏览量:2817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新动能 进入:http://www.baogao365.com
立足山东,联动安徽、山西、青海、新疆,服务全国!
已累计为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及投资创业者,
协助成功获得了立项、征地、上市、资金、投资、融资!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入新时期,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市在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产业定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要素配置、市场对接不精细等问题仍然突出。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老百姓获得感有明显增强,奋力夺取全市整体脱贫、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调优调精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三元种植结构。发展优质杂交水稻,实施粮食产业发展工程,开展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专业化集中育秧,加快高档优质湘米原料基地、水稻原种扩繁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7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75万吨以上。发展优质经济作物,重点围绕蔬菜、茶叶、水果、林产品和食用菌等产业,实施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抓好品种改良、品质改进、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力争经济作物总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其中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发展优质饲料产业,扩大玉米、红薯、蛋白桑等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饲料供应量。发展优质花卉苗木,以花卉苗木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打造集苗木花卉、生态林、药用林、经济林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高效林业产业。加快推进特色畜牧水产养殖。调优生猪养殖布局,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县域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炎陵白鹅、茶陵黄牛、醴陵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畜禽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建成10家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升级改造1500亩,力争畜禽品种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科所等单位参与)

2.加快农产品加工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推进粮食、畜禽、油脂、竹木、中药材、果蔬、茶叶等优势产业精深加工,重点是炎陵县突出生态优势,重点打造青艾、红茶、黄桃、白鹅“四色”高山生态品牌;茶陵县突出地域文化优势,在“三茶文化”即“茶花、茶叶、茶油”上做文章;攸县以“互联网+”和攸州农产品加工园为平台,打造香干、茶油、麻鸭、晒肉、米粉“攸州五件宝”;醴陵市突出红色及休闲文化底蕴,做大做强白茶、休闲食品等特色品牌;株洲县以传统农业文化为载体,大力推进“渌湘十锦”农业品牌建设。培育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在旅游景区打造特色农产品一条街,加快农产品包装设计升级,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到2021年力争培育加工总产值过100亿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供销合作社、市农科所等单位参与)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等资源优势,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产业。积极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明等非物质遗产,突出民俗风情特色,充分展示民风民俗和农产品传统加工技艺,丰富休闲农业产品。优化休闲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科技创新为基础、炎帝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生态文化为时尚、乡村风情体验为亮点,着力建设环城休闲产业带,重点培育一批星级休闲农业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休闲农业企业。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企业从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延长休闲农业产业链,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市农委、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单位参与)

4.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大抽检监测力度,确保蔬菜、水果农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从严查处各类食品违法行为。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加快屠宰加工园建设,全面实行定点屠宰。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制修订,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以蔬菜、茶叶、水果、稻谷和食用菌为重点,打造一批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推动株洲农产品“走出去”。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快农业“三品一标”认证,重点打造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创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60个。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申报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打造炎陵红茶、茶陵黄牛、攸县豆腐、醴陵油茶、株洲县香料菜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0个企业品牌,实现品牌综合产值250亿元以上。加快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推进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化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财政支持政策,稳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探索政府购买兽医服务体制,推行“双责地毯式”免疫制度,筑牢免疫屏障。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兽医服务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委牵头,市林业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质监局、市供销社等单位参与)

5.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突出规模化种养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作用,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建立一批融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特色产业园。重点围绕粮油、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休闲农业建设9农业特色产业园;围绕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林产工业、森林旅游、楠竹、经济林、木本中药材、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建设3个林业特色产业园。力争今年省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总数达到35个。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科技创新、研发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育等为重点,以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成果为载体,依托海南南繁基地、芦淞区科研基地、植物组培中心三大研发平台,打造1个市级千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平台,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实现“藏粮于技”。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更多的现代化大型农业企业落户株洲。(市农委、市财政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机局、市农科所等单位参与)

二、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6.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应用范围,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种养方式,推广节药、节肥、节油、节电和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无害化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力争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参与)

7.综合治理农业污染。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继续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保护性耕作等多种方式,对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综合治理。加大耕地地力保护支持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开展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深入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依法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适养“三区”。对禁养区所有的规模养殖场户,要逐场逐户摸清情况,稳妥实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退出工作;对限养区进行全面清理,该关停的养殖场一律关停到位,不再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加快国家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建设,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推广废水净化、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五县市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点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物处理,化制处理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大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力度,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力度。开展城乡垃圾乱排乱放集中排查整治。开展公益林分类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湿工程。(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等单位参与)

8.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农业资源保护。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抓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千米。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实施绿心保护提升示范工程、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等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造林17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432.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1.95%。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云峰植物园。加强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对湿地、红豆杉等的保护力度。推进湘江株洲城区段等天然水域春季禁渔工作,在天然水域推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对电炸毒等非法捕鱼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外来物种引入管理,切实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平衡。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防控。(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等单位参与)

9.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搞好灌区第二期规划编制,做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储备,争取将酒埠江灌区列为全国第一批现代化灌区试点。加快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县建设,修建小型农田水利,畅通农田灌溉“毛细血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积极推广低压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市水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单位参与)

三、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10.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推进两系不育系核心种子繁殖基地、亲本原种繁殖基地、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做好茶陵野生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开展以早稻为主的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和紧缺品种。加快省牲畜育种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遗传改良计划,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加快普及人工授精、冷配技术等实用技术,指导规模养殖场户选良种、用良种,力争畜禽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种业,推动企业兼并和整合,培育一批自主发展能力强的现代种业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维护农作物新品种权。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种子市场监管执法和农业转基因安全监测。(市农科所牵头,市科技局、市农委、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等单位参与)

1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围绕水稻、蔬菜、花卉、果茶等四大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抓紧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力争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农业试验观测站和农业类院士工作站3大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落户株洲。抓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大力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积极引进和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市农科所牵头,市农委、市科技局等单位参与)

12.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主攻农业生产重点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大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稻谷烘干机和无人植保飞机推广力度,全面推广油菜高密度机械化直播技术,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3%。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推进农机报废点建设,加快农机换代更新步伐。加快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等种养业薄弱环节和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机械推广应用。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开展省、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建设50户规模化程度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机耕道新建、改造和维修工作,将机耕道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机耕道建设,完成4000公里机耕道新建、改造和维修任务。推进机库棚建设,对于临时存放及维修保养农机具的机库棚,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农机局等单位参与)

13.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机制。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和新办法,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构建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打造智能化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平台,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市农委牵头,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农科所、市气象局、市水文局等单位参与)

14.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鼓励农民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参加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学习,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市人社局牵头,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农科所等单位参与)

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15.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完善落实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组织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重点奖励扶持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明显的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重点培育一批土地股份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开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试点,支持合作社组建各种类型的联合社、产业联盟、产业联合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培训对象,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参与)

1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流转模式,引导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在土地、资金、项目、技术等全要素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工商资本参与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种养业环节。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探索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发展良种种苗繁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粪污集中处理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建设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和仓储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供销合作社、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机局、市农经站等单位参与)

17.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研究扶持政策,打造新型农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星创天地”。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加快农业创业园建设,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新创业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打造新型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力争今年每个县市打造3-5个农业创业园,每个区打造1-2个农业创业园。(市人社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农委等单位参与)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1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提升农村田、水、电、路、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覆盖面。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株洲县龙潭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力争攸县阳升观、茶陵县大垅、炎陵县平乐3座新建中型水库项目早日落地。稳步推进湘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完善农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应急抗灾体系。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修建“五小”水利。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万人。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工程”和“通畅工程”,推进通村主干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农村全覆盖。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重点推进大中型农村沼气池建设,推广光伏发电。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等单位参与)

19.实施“一廊十镇百村”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乡村格局,打造生态友好、产村融合、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美丽幸福文明新农村。严格落实《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引导农民建房逐步向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培育、争创特色、辐射带动”的要求,以“一廊十镇百村”示范工程为载体,加快建设1条“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的“106”国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长廊;重点在国道、省道沿线着力打造10个“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200个左右“环境美、产业强、乡风好”的美丽乡村,推进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城乡建设互相衔接,形成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2017年,市县两级启动100个美丽乡村创建,建成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特色村”。(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等单位参与)

20.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全面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着力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线“两线融合”。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育。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普惠的公益法律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供养托养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情雨情监测和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市民政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水务局、市残联、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参与)

21.决胜脱贫攻坚战。以率先脱贫奔小康为首要任务,以“7+6”脱贫攻坚行动为总抓手,坚持创新引领,重点采取“主题月”“现场会”“明查暗访”三种方式,推进基础管理标准化、帮扶工作规范化、脱贫措施实效化、脱贫动力内生化、考核督查严格化,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围绕脱贫目标,进一步深化帮扶工作,加强力量,压实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全面提升基础管理,完善信息系统,提升识别和退出的精准度。大力开展产业扶贫,着力开展“双百工程”,扎实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切实开展培训就业。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底数,帮助实现就业。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完善资助体系、改善办学条件,确保精准资助“一个不漏”、控辍保学“一个不失”。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落实医疗政策,推广“集中供养”,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安居工程,通过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强化住房安全保障。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80元/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扶贫线“两线融合”。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大力营造浓厚氛围。通过举办好国家“扶贫日”等系列活动,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市扶贫办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等单位参与)

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实施办法。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总体上确权到户,从严把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确保2017年全面完成确权颁证任务。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在确认成员身份,全面核实农村集体资产的基础上,折股量化经营性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思路,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加强林权权益保护。(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房产局、市经管站等单位参与)

23.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城镇和农村建新用地比例。强化农业用地保障,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优先预留农村发展用地、安置用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不少于15%的全县市农民建房统筹指标。加强复垦耕地数量和质量管控,保证增减挂钩项目区内耕地面积不减少,严禁擅自将复垦耕地用于非农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增减挂钩项目在拆旧区和建新区间实施耕作层剥离,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乡村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预留规划空间。落实农业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农委等单位参与)

24.健全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突出财政支持重点,持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重大改革投入。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加快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鼓励国有、股份制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拓展“三农”业务,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等项目建设运营。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鼓励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快多层次多形式的涉农资金整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政府经济金融办等单位参与)

25.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创新农村信贷资金投放方式,拓宽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信贷模式。全面推进“一县两行”建设,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省内外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对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与授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支持保险机构与银行合作开展财银保和涉农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多层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市财政局、市政府经济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市农委、市供销合作社、人民银行株洲支行等单位参与)

26.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实施惠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努力建成1个规范化县级社、10个以上的市级基层社标杆社、5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成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0个,村级社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2017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两个“国字号”试点顺利验收。(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参与)

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加大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县乡纪委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农村治安、信访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县、乡、村综治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黄赌毒和黑恶势力等各类违法犯罪,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大“三农”工作宣传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农委、市民政局、市信访局、市政府法制办等单位参与)

我们的承诺:

16年品牌,更保证信誉;
顶级才智,更专业规范;
专家对话,更直接及时;
相比价格,更超值划算;
上千案例,更贴近实用!
[返回] [留言板] [打印]
新闻中心 | 专家专栏 | 行业专栏 | 资讯专栏 | 创业创新 | 资源中心 | 销售中心 | 关键词 | 法律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收费问答
版权所有:济南麦肯锦鸿管理咨询中心 总部地址: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29号三箭吉祥苑C座1-1104
总部电话:0531-88931929(传真) 15069190968 邮箱:laomu8@163.com QQ:353351933
芜湖:无为中瑞商务中心 长治:紫金西街馨月花园 西宁:建新巷凤凰花园 乌市:人民路121号
旗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
Copyright@2006-2021 maiken8.com. Reserved 鲁ICP备09069317号-17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0600号
本站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