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立项审批|备案核准|征地批地|政策扶持|资金申请|产业发展|行业研究|项目研究|工程咨询|一站式服务
16年专注 立项备案征地审批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首 页 | 关于麦肯 | 旗下网站 | 投资机会 | 产业发展 | 行业研究 | 工程咨询 | 投资融资 | 风险评估 | 企业策划 | 专业技术 | 在线留言
商业计划书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资金申请报告 | 项目建议书 | 项目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 | 环境评价报告 | 项目融资报告
16年来,为何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中小企业,委托我们编写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
因为我们:对各行各业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技术设备等有着长期的研究!
因为我们:对各类国内外投融资项目政策法规、工程设计、环评节能、申报评审等有着深入的了解!
麦肯咨询,全国可行性研究报告着名品牌!工程咨询甲级、乙级、丙级资质单位!
专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投资机会,产业发展,工程咨询,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投资融资等高端研究与咨询服务,
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项目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报告,评估报告,分析报告,立项报告,申请报告。
最新业绩
· 年产3500吨羽毛粉项目商业计划.
· 年产4万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微.
· 胶原蛋白保健品项目融资计划书.
· 年产4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原纸.
· 年深加工20000浓缩果蔬汁项目.
· 年产1万套特种轴承项目融资计.
独家优势
收费问答
可信可靠:16年品牌不变,更保证信誉
一流专家:国际惯例,顶级才智更专业
业务拓展:一站式全服务,更全面广泛
服务到位:专家直接对话,QQ在线咨询
收费合理:相比价格最低,更超值划算
成功率高:上千成功案例,更注重成效
关于麦肯
麦肯咨询,全国投融资策划着名品牌!专为全国中小企业及投资创业者提供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投资融资等高端研究与咨询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写立项报批,征用土地,产业扶持,财政资金,融资上市,境外投资,中外合资,股份合作,企业设立,组建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专写发改委立项报批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甲级乙级资质,已累计完成1000多个项目,协助企业成功获得立项,征地
资金申请报告
专为项目投资者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编写包括投资补助、政策奖励、财政资金拨款等方式的资金申请报告
商业计划书
专为投融资项目编写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等投融资商业计划书,得到了欧美,亚洲等投资机构推荐认可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参照国际投资,融资行业规范编写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让您的项目商业价值倍增!让您的项目融资成功率大大提升!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专为企业项目风险全方位地进行科学分析,以评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等级,以便正确决策项目,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对企业项目数据全方位的科学分析,为投资方决策项目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是项目市场化操作的科学依据
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
是企业向外投融资时必须具备的文件,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及综合性的分析论证
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按照国际通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对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是企业制定战略,项目论证,融资合作,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最新案例
商业计划书案例 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投融资报告案例 项目申请报告案例
我们已经完成的商业计划书|项目融资报告|商务计划书|项目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涉及的行业如下:
专项服务:投资机会研究_可行性研究报告_政策研究_投资融资研究_商业计划书_项目融资报告_项目评估报告_投资价值分析报告_投资风险评估报告_投资专案分析报告_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_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针对用途:发改委立项_立项审批_征用土地_产业化扶持_政策扶持_财政资金_企业融资_风险投资_资金申请_投资建设_境外投资_上市融资_招商引资_兼并收购_合资合营_技术开发_中外合作_股份合作_组建设立公司
热门标签:范文_范本_样本_案例_实例_模板_模版_样板_范例_个案_方案_格式_资质_中英文_什么叫_怎么写_如何写_如何编写_代写_编制_编写_写法_分析_评估_评价_下载_完整_结构_要素_提纲_大纲_指南_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创新 >>
投资创新 --  

 

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
麦肯咨询 浏览量:2341 关键词:工业园区产业 进入:http://www.baogao365.com
立足山东,联动安徽、山西、青海、新疆,服务全国!
已累计为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及投资创业者,
协助成功获得了立项、征地、上市、资金、投资、融资!

工业园区是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和优势平台,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对于振兴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关重要。

“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工业园区得到长足发展,园区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为了赤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由于赤峰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建设速度比较慢,产业层次比较低,使得发展中出现了园区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内耗较大等现象。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为此,就必须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功能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为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让工业园区真正挑起赤峰工业经济的脊梁,特编制《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第一章  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产业基础

“十二五”以来,赤峰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政策环境,搞好配套服务,使得工业园区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集聚度有所增强,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步显现,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成就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底,全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有6个自治区级园区,分别是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赤峰经济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喀喇沁经济开发区、松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7个市级园区,分别是克旗工业园区、左旗工业园区、右旗工业园区、敖汉工业园区、阿旗工业园区、元宝山综合产业集中区和红山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这13个园区已批或待批的规划面积达到65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2、产业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赤峰市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0%以上,单位面积产出强度10.88亿元/平方公里。赤峰是一个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原材料工业一直占工业比重在半数以上,“十二五”期间,这一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加工制造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加工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2%,这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重大贡献,说明赤峰市工业园区在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说明赤峰市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真正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其中,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完成了实现千亿元目标阶段性任务;先后有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和巴林左旗工业园区进入百亿园区行列。同时,还有一批园区进入国家或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有色金属、绿色食品等各类产业加工基地行列,有的获得环渤海省级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园区、节水型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园区等称号。

3、社会贡献大幅提高。到201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共入住企业677家,实现利税近40亿元,安排劳动就业近5万人,均实现了翻倍增长。特别是5万就业大军中不乏管理精英和产业技术工人,为工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相关产业的扩张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4、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工业园区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筑巢引凤,在地方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园区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2015年底,13个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400亿元,大幅度改善了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克旗工业园区等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实现全覆盖,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5、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工业园区内创建了国家级产学联盟基地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工程研究院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获得自治区以上著名商标20多个。特别是在铜基、硅基等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向前延伸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问题

在赤峰市工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

一是总量不足与增量不够并存。赤峰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不足500亿元,连苏州开发区的一半都不到。再以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不足400亿元,如此小规模的投入,难以产生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自然也就不够明显。

二是产业结构低质化与趋同化同在。错位布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赤峰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趋同化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个旗县区发展工业园区的基本思路都是倚重地方资源禀赋,寻找当地或者外地加工制造客商,实现资源就地转换增值,由此形成了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局面,互相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争人才,内耗过多过大;工业园区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深加工、精加工比重较小,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极低;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得不到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制造还只是刚刚起步。

三是空间布局分散与产业协同度低兼有。每个旗县区平均拥有3以上产业园区,扁平化布局,随意性安排项目,构不成特色园中园, “一区多园、一园多片”现象突出;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多数园区建成面积不足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入驻企业数量远低于预期,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密度、产出强度均低于国内同级开发区水平,产业协同度很低。赤峰市委、市政府已经注意到此类问题,出台了《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意见》,着手用经济手段解决内部消耗较大、产业无序竞争问题,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未来还可以扩大到其它园区和其它产业。

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服务体系不完善伴生。由于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赤峰市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基本属于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状态,主观上割裂了产业发展的经济联系;各地虽然都搞起了“一站式服务”和负面清单,但距离工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工程构建的要求还相去甚远,打通政府与企业“最后一公里”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加大力度调整、完善和创新。

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层次的高级化,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二、发展环境

(一)比较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赤峰市位于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500公里范围内拥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特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还有锦州、秦皇岛、营口、葫芦岛等重要港口,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出海口。北部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陆路口岸顺畅衔接,是发达地区通往俄罗斯、蒙古乃至欧洲的重要节点。加之赤峰市公路、铁路、民航密度越来越大,四通八达,便捷通畅,有利于资源、技术、人才、产品等的输入输出。这些优势还会随着重大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和建设愈发凸显出来。

2、资源禀赋优势。赤峰市是一个地下地上资源都相对富集的地区,地下目前已经发现矿藏70多种,矿产地1000多处,涵盖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和煤炭等多种矿产类型;地上有丰富的农畜产品及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的资源禀赋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条件,也为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赤峰市是全国有色金属的战略接续基地和加工基地,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赤峰从北到南分为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北部铁、锡、钨、银、铜、铅、锌成矿亚带,中部铅、锌、铜、钼、金、钨成矿亚带和南部金、铜、铁成矿亚带,这三条成矿带在赤峰辖区有223个矿床和矿化点。赤峰市是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公顷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其中商品量达到200万吨以上。赤峰市还是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面积近600万公顷,可利用面积近500万公顷,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1800万头只,年肉类加工销售达到40万吨。这些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为赤峰市发展工业提供了既充足又独具优势的原材料,几乎成为了赤峰市多数工业园区的立园之本。

资源转换战略一直是赤峰市工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地在实施资源转换、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一些资源富集的旗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赤峰市资源加工型产业大多处于加工产业链的前端,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较少,只处在加工制造业的初级阶段,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还需要用产业的高级化和规模化来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确保赤峰工业实现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的根本转变。

3、比较成本优势。表现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便宜、原材料品种多且数量充足、劳动力素质较高而成本较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及能源充裕等多个方面。在举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下,赤峰市回乡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创业规模越来越大,这是比较成本优势带来的“回流效应”,未来还会继续放大。

4、后发优势。赤峰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跨越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积蓄了赶超先进地区的巨大能量,一旦采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得当,就会走出一条反梯度转移的捷径。“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发展思路进一步理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源潜力加快释放,主导产业、重点园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赤峰市正在积极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发展。目前,“锡赤通”经济合作已经上升为自治区发展战略,延伸共建“锡赤通朝锦”业已列入“十三五”东北振兴规划,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获得国家部委明确支持,申报列入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有望实现。这些重大战略的谋划、推进和实施,必将为赤峰市工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围绕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和赤峰发展布局,赤峰市正在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层次高级、对地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总投资在1.3万亿元。这些项目必将为赤峰市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

(二)重要机遇

1、政策机遇。赤峰市工业园区的提档扩区升级,拥有立体的多维的政策机遇需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

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增多。在全球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全面向高端迈进,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和市场体分工系加速重构,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振兴地方经济、谋划发展格局、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大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的纵深推进,“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度实施,正在设立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我们用好支持政策、提升竞争优势、借助外力发展、开放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我们提升动能、转换动力、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治区重大战略全面推进。自治区党委提出 “一个总目标、两个屏障、三条底线、四个高于、五化协同、六大基地、七网七业七新”发展战略,与赤峰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高度吻合,为赤峰市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升级带来了重要机遇。自治区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对东部盟市很多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深入推进京蒙对口合作,加快推动“锡赤通”经济区和蒙东能源基地建设,这为赤峰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15年以来,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为赤峰市充分释放发展潜能、积极提升发展活力、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2、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是后发地区完善工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正经历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其显著特点是“双向转移”加速,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业国际上向东南亚等新兴国家转移,国内则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回流。

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加速,多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相继批准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后发地区产业发展新热点。当前,国内产业转移正处于高峰期,产业转移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制造业重点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转移、现代服务业初步转移”等特征,特别是作为北京市重点帮扶的赤峰市,应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和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良好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搞好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完成嫁接改造。

3、扩区升级机遇。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先后下发,对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扩区改造、提档升级提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赤峰市多数工业园区都处在扩区改造、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新的功能整合和产业提升。

(三)威胁与挑战

赤峰市在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园区建设和发展。

1、产业阴影区瓶颈亟待破解。一般意义上,先发展地区的周边地区由于中心--边缘效应的影响,在产业辐射边缘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阴影。赤峰周边的城市群主要有京津冀都市群和沈大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虽然距离赤峰都在500公里左右,但从产业溢出效应来看,其最早溢出的是200公里范围以内的卫星城,当卫星城无法承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的情况下,才可能梯度向更远地区转移。事实上,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外溢,而当前直接受益的是河北省环首都城市群,赤峰市受益则相当有限;沈大两个城市受自身实力影响,其产业外溢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和中低端的。另外,产业承接城市需要有资源、人才和产业文化特色,而且这些优势不会被核心城市所吸附,只有这样,产业承接才会成为可能。由于赤峰市人口规模和工业基础有限,对周围的辐射和吸引作用相对较弱,有些产业处在核心城市的发展阴影中,难以有较大发展,需要有特殊的政策环境引领。玉龙工业园区在破解阴影区瓶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创造出了成功的经验,需要在赤峰市工业园区进一步发扬光大。

面对经济发展新态势,国家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东北-蒙东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中东西部和东北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扩大发展成果、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动力推动提质增效点明了方向。我市应该紧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势和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与周边地区同步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2、产业支撑条件需要寻求突破。赤峰市的资源加工型比重较大,非资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兴起,目前的主导产业对土地、水资源、环境等产业支撑条件依存度比较高,过渡开采、过渡破坏导致承载力下降。

(1)水资源匮乏。赤峰市全年平均降雨量381mm,空间分布不均,总地下水量21.2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0.05亿立方米。国际公认全年平均降雨量低于800mm地区,都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赤峰市则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事实上,赤峰市近年工业园区上项目、搞建设,水资源约束日趋明显,水资源论证工作面临极大挑战。比如,赤峰市东部工业走廊的马林有色金属加工园,按照规划要建设百万吨铜冶炼基地的目标,首先受到限制的就是水资源,虽然政策措施、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等多管齐下,但贫水的事实无法改变,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很多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煤电化一体化项目,由于水资源的制约也无法实施。

(2)生态环境硬约束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重要战略,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国家和自治区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先后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准入政策,提高了开发项目的产业门槛和环境标准。同时,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大气候,赤峰市这个曾经以环境承载力高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的地区,也越来越感受到环境承载的压力。

(3)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配套不足。一方面,由于赤峰市属于欠发达地区,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欠账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园区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不高,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也大打折扣。软硬两个方面实力和能力的不足,又反过来影响产业的集聚发展。

3、“三期叠加”新常态需要创新。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在消化期,面对“三期叠加”的这样一种新常态,党中央及时做出稳中求进、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确保了国民经济在6.5%左右平稳增长。与此同时,对于赤峰市这样一个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供给侧改革带来极大压力,如果不走出一条以制造业和非资源性产业为主的路子,就会愈发困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迫在眉睫。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有重要战略机遇。必须科学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工业园区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从“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不断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赤峰市工业园区“十三五”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做大总量和提质增效双重任务,以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打造“千百亿级园区集群”和延伸产业链为重点,积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集群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全面提高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水平、产业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赤峰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新型工业化主导区、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坚持从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产品优势、核心技术、区位优势、人文特点等相对优势出发,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原则上每个旗县主打一个园区,突出一个主业,形成产业互动、和谐共生、分类施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分工协作,链群发展。要立足优势资源和资源组合优势,坚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项目关联度,推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拓展和链接配套,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最终做到园区内部产业成链和产业集群。

(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机制,提高园区管理效率。转变园区发展方式,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资源延伸加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四)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突出园区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

三、发展目标

(一)整体发展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形成一个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园区全部进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

(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力争全市园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实现利税达到240亿元,新增就业18万人。

(三)扩区升级取得新实效。到2025年,园区规划面积控制在55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面积达30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内部产业集聚充分,产业链条大幅度延伸,中小企业集群汇聚,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明显提高。重点园区全部进入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

(四)创新发展形成新气象。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工业园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建成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集聚100家以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和掌握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国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到10家以上。

第三章  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

赤峰市工业园区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选择好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做到“提纲挈领”和“纲举目张”。主导产业是工业园区的主体和骨骼,能否正确地选择主导产业,合理地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全市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方向、速度、边界、空间、绩效和综合实力;支柱产业是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占主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产业,具有较高水平的生产率,对相关产业有较强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赤峰市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选择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形成产业突破和新的市场空间;二是具有持续的产业增长率;三是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四是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依据上述原则,参照《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赤峰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综合区域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比较优势、劳动就业、产业关联度等指标,对全市每个工业园区进行产业定位,从而保证每个工业园区具有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同时,考虑到赤峰市工业发展结构因素,各工业园区之间要体现差异化原则,错位布局,突出特色,彰显优势。

就全市工业园区总体而言,其产业发展重点是要实施“三大工程”:

一、支柱产业强壮工程

(一)冶金产业强筋壮骨

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冶金产业始终是赤峰市的核心支柱产业,壮大冶金产业,促其强筋壮骨,应该成为赤峰市工业发展矢志不移的的战略任务。规划期内,赤峰市要完成由“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到“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全面转换,要加快绿色冶金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实现由有色金属采选业向冶金制造业的大幅提升,要以做大做强金属冶炼产业为龙头,以拉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为重点,促进冶金产业在发展中调整、延伸和升级。

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形成有色金属产业年冶炼突破200万吨、年深加工16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市冶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1、突出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到2025年,全市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深加工率达到80%以上,深加工产品超过30种。积极推动冶炼企业重组升级,进一步扩大现代冶炼规模,构建形成较为全面的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体系。加快推进一批布局合理、产业成链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下游产品开发项目,有效推动金属采选冶炼业向冶金制造业转变,着力打造“北方铜都”、“北方锌都”。按照“规模大、水平高、机制新”的要求, 突出发展铜冶炼深加工业,进一步集中产能布局,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产业。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走出去”战略,全力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联合作、搬迁改造等方式整合市内外有色资源。进一步扩大资源保障和铜冶炼规模,近期加快推动赤峰云铜50万吨阴极铜搬改扩、金剑铜业40万吨阴极铜退城入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家电、电子电力、建筑五金等关联行业,培育发展专业化铜加工企业集群,构建形成区域化系列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电解铜为基础,发展铜板带、管、箔、杆、线的深加工,重点开发电解铜箔、优质铜线杆、高精度铜板带、铜合金棒材等产品。到2025年,全市铜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铜深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锌冶炼达30万吨。铅冶炼40万吨,其中再生铅10万吨。建成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为主体的铅锌冶炼基地,年冶炼能力达到50万吨。在林西县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大优化钼、锡金属冶炼产能,分别实现年产2万吨、1万吨规模。巴林右旗工业园突出抓好年产120万吨的铬合金项目建设和产品深加工。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冶炼、精深加工”的发展思路,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和产品高端化,推动实现由“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向“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产业升级。

2、积极推进战略重组。在建设大矿山的基础上组建大集团,深入挖掘与中色集团、云南铜业、东北特钢、山东黄金、铜陵有色等已入住大企业的合作潜力,围绕延伸产业链,引进一批新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加快推进铜、铅、锌、钼、锡等有色企业的战略重组,扩大冶金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矿产资源整合,鼓励冶炼企业前向一体化,推动矿山企业与冶炼企业深度联合。推进矿山企业之间“大并小、强并弱”的整合调整。推动矿产资源向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环保达标和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业集中。

3、推进国际合作,发展开放型产业。有色金属工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领域,我市要引导龙头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做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供应链的同时,“十三五”时期应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的蒙古国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抓住自治区建设贯通锡盟—赤峰—朝阳—锦州的出海通道的机遇,扩大对外开发开放水平,全面参与地质勘查、矿产开采、冶炼加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4、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1)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利用现有先进的矿铜、矿铅冶炼工艺设施处理废杂铜、废蓄电池铅膏,支持铅冶炼与蓄电池联合生产。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组织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以及低碳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支持高载能产业利用局域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尾矿资源、井下热能的综合利用和熔炼渣、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创新回收模式,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和交易体系,突破再生资源智能化识别分选、冶金分离、杂质控制和有毒元素无害化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和保级升级再利用水平。

5、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赤峰云铜、金剑铜业等大型冶炼企业有大宗物流任务,应重点搞好马林站的规划和建设;水资源不足是冶金产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要将赤峰市中水生产企业提标、改造、扩能、输送多方面同步进行;冶金工业对电力的需求巨大,应当重点研究探讨对云铜、金剑、远联、中色等大型用电企业进行电力直供方案。

(二)能源工业强势推进

围绕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推动能源工业成长为千亿元产业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与京津冀地区战略合作,联动发展清洁能源与化工产业,着力推进能源煤化工“双千双百”工程,在提高自身消纳能力的同时,打通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对于工业园区而言,其重点是清洁能源、煤电冶化一体化、煤基多联产建设和精深加工产业。

1、优化发展传统能源产业。着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化热一体化、煤炭分级利用等煤基多联产示范。围绕清洁能源与火力发电打捆外送,全面推进现有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核心电源点建设,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及城关镇热电联产工程,配比扩大火电装机规模。重点推进大唐克旗2×66万千瓦、国电林东2×100万千瓦、国电元宝山电厂四期2×100万千瓦、国家电投大板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等一批火力发电项目,确保国电投中心城区2×30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建成投运,同步推动敖汉旗浦达拉沥青岩项目加快建设。到2025年,全市火力发电装机争取达到1000万千瓦。

3、强化内外能源通道建设。抓住赤峰建设“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契机,推动实施赤峰—华北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赤峰元宝山发电厂—河北500千伏电力改接输电通道、赤峰巴林—辽宁阜新500千伏电力输送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解决目前发电只能输送到东北电网,电力工业限产,不能满负荷运行问题。

4、有效提升市内电力消纳能力。统筹清洁能源外送和清洁能源内消,着力构建能源与化工、能源与冶金、能源与制药等主导产业集约化、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有效提升自身消纳能力;依托产业园区和企业大用户,加快推进自备电厂建设,有效提升园区低电价优势;组建电力交易机构和售电公司,积极推动电力多边交易和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对接直供,努力争取更多大用户直供电份额;创新能源综合管理和运营模式,推动实施右旗工业园区智慧能源项目,综合施策降低园区和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自用电量占比。积极推进左旗凤凰山工业园区2×30万千瓦自备发电项目,确保赤峰经济开发区2×35万千瓦自备电厂建成运行。

5、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利用电厂(机组)余热、余压、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烧结砖、蒸汽养护砖、制取免烧免蒸砖;生产陶粒、混凝土砌块等建材,发展循环经济。

(三)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化工产业属于赤峰市“十二五”期间成长起来的支柱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成长性好、企业关联度大等特点,特别是赤峰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优势资源打造强势产业条件已经具备。规划期内,赤峰市化工产业坚持优化布局,积极培育煤化工、氟化工和生物化工产业集群。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技术创新和使用力度,切实壮大化工产业总量,并由较多地依靠物质能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方向转变。到2025年,全市化工产业产值力争突破600亿元,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

1、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立足赤锡水煤合作,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突出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坚持“以水定点、高度节水、生态环保、集成应用”原则,在运煤通道与水资源兼备地区合理布局煤化工产业,着力打造以克什克腾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右旗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园区为重点的新型能源煤化工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链条化、企业循环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多元化,鼓励跨行业联产,进一步拉长主副产品产业链条。

2、努力壮大氟化工产业。依托萤石、硅石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氟化工专业园区,打造以林西县为主、以敖汉旗为辅的氟化工产业基地;把握氟化工、硅化工合并联动趋势,推进氟—硅联动产业链建设,拓展氟化工发展新空间。

3、突出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实施以玉米化工为突破口、以氨基酸系列、多元醇系列、酶制剂系列等为主导的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以元宝山区为核心、宁城县为支点的两个生物化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伊品生物氨基酸产业基地、瑞阳化工二期、科为博生物等一批生物化工项目,确保大地云天缓控释肥建成达产。

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将赤峰确定为国家生物天然气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尽快做大生物天然气产业规模,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合理规划生物天然气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推广废物综合利用、生产生物能源、高值肥料还田、保护生态环境的链条式、循环化产业运营新模式,加快推动生物天然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生物天然气产业示范区。 

4、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按照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原则,在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工业园区打造新型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链条化、企业循环化、产品多元化,有效发展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聚氯乙烯等延伸加工产品,进一步拉长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产业延伸链条。立足萤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在林西、敖汉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氟化工专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在稳定现有氟化氢和制冷剂差能的基础上,发展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着力建成一定规模的烧碱、二氟一氯乙烷、三氟乙烷、四氯乙烯、氯乙烯、一氟一氯乙烷、一氟二氯乙烷、五氟乙烷、二氟甲烷、氟橡胶、聚偏氟乙烯、聚氟乙烯生产能力,形成体系相对完备的氟化工产业集群;敖汉的氟化工专业园区要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再建设、提高无水氟化氢、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含氟表面活性剂等产品产能,大力开发电子高纯无水氟化氢、高纯氟气、高纯三氟化氮、高纯六氟化钨、高纯四氟化硅等下游高端产品,力争尽快形成萤石矿开采—氟化氢生产—高端氟化工产品的产业链。发挥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是龙头作用,带动氟化工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以盛森硅业为龙头,发展精细硅化工,生产氧氯化锆及纳米二氧化硅等系列产品,将我市打造为新型硅化工生产研发基地。

5、加强技术创新。 规划期内,要积极引导化工产业加强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同时通过设立公共研发平台、政府设立技术创新基金等手段,加快克什克腾旗工业园区化工研究所、林西工业园区氟化工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力争尽快实现由资源、能源消耗型向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组建产学研联盟,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化工产业成长与发展。

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工程

(一)食品工业提质升级

充分发挥绿色天然、草原品牌优势,加快构建以肉类、粮食、蔬菜、禽蛋为主导,以酒奶饮料、林果花卉、糖类制品、山野产品、保健产品为支点的高标准食品工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食品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把红山、宁城、左旗、元宝山、翁旗、阿旗等园区建设成特色食品加工园区,把赤峰市建成国内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1、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持农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重点扶持蒙都羊业、东方万旗、紫宸米业、雨润屠宰、伊利乳业、太极毛驴、奥亚奶牛、中粮生猪、塞飞亚等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太极、奥亚、雨润、伊利等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围绕牛肉干、有机杂粮两大特色产品,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引进培育大型食品加工集团,做大做强温氏集团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配套发展现代产业基地,规划建设赤峰食品集中加工园区,培育打造红山区、元宝山区和翁牛特旗、宁城县、敖汉旗、阿鲁科尔沁旗等特色食品加工园区,着力促进资源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突出抓好食品精深加工,精心打造绿色、有机、特色产品品牌,加快构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相配套的名牌产品体系,努力实现食品加工输出的标准化、安全化、生态化和高端化。到2025年,全市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以上。

2、突出抓好农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按照食品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进一步抓好山东里毛驴、奥亚奶牛、紫宸米业等龙头企业的优质原料种植、养殖和饲养基地建设,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营环境,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专业化;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采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大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为食品安全提供原材料保障。

3、积极发展特色食品企业。充分利用马铃薯、马鹿、沙棘、文冠果、苦荞麦等具有地方特色动植物资源,扶持翁牛特旗凌志食品公司、巴林左旗健元鹿业公司、敖汉旗沙漠之花公司、香港伊纳维康、红山区多维尔生物制药、天奇制药等龙头企业,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型营养保健食品和营养保健型食品添加剂。结合我市中草药产业发展,以“药食同源”理论为基础,鼓励敖汉新洲中药切片公司、喀喇沁旗牛营子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应用高新技术,开展人工种植和保健成分的研究,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型营养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充分利用毗邻京津冀等人口密集区和消费优质区的地理优势,推动喀喇沁旗、松山区、宁城县的蔬菜加工项目加快运行,大力发展有机蔬菜—蔬菜保鲜与净菜加工产业,把赤峰打造成为京津的“北厨房”或蔬菜供应基地。

(二)建材产业提档升级

 规划期内,着力解决水泥熟料总体和区域性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快形成具有赤峰特色的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体系的步伐。推动水泥产业集中布局和产品延伸升级。以喀旗、阿旗为重点打造南北两个水泥生产基地;承接发达地区陶瓷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发展高标准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和日用陶瓷;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突出发展成套房屋组件、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和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整合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城县、巴林左旗为重点培育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新型墙材产业由粗放型向节能、节土利废、低碳低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集约、创新型方向发展;产品品种和性能满足绿色节能建筑发展需求,满足赤峰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要求,满足赤峰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新型绿色墙材的需求,实现赤峰墙材绿色、可持续发展。2025年全市建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水泥产能利用率达到75%以上,水泥熟料产能稳定在1000万吨/年,全市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80%以上,超过国家发展水平。

1、水泥产业优化结构。贯彻实施国家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水泥工业化道路。在5年内淘汰直径3米以下的水泥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态水泥,努力提高优质水泥产品的比重;开发大掺量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水泥生产向节能、利废、环保方向发展;加快节能降耗和环保的余热发电和脱硫脱硝技术改造,促进对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引导水泥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水泥制品的自用比重、拓展发展空间。引导草原水泥等有富余产能、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通过改造现有生产线,重点开发功能性和高性能水泥生产项目。研发生产白色硅酸盐水泥、彩色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快凝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中热水泥、油井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砌筑水泥、耐火水泥、膨胀水泥和防辐射水泥等特种水泥。鼓励建材企业进行水泥预制件、水泥压力管、水泥柱、混凝土砌块等水泥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鼓励投资建设用于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高强度、高模量各类聚合物纤维的生产,填补国内空白;重点开展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各种快速修补材料、灌浆料等特殊功能的专用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2、新型建材快速提升。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大力发展利废、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配套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研发和生产高强度、高保温、装饰一体化的新产品。推广多功能、轻质化、空心化新型墙体材料;重点研发和生产C6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优先发展多腔体塑料门窗和高性能铝合金门窗,开发研制高性能复合门窗和新型材料门窗;着力研发和生产保温性能好、燃烧性能等级高的A级防火保温绝热材料;研发和生产环保、耐久、施工便捷、性价比好的复合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弹性体防水卷材、柔性太阳能薄膜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刚性防水剂等新型防水材料,推广使用聚脲类防水涂料、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等新型防水材料;发展节能环保型化学建材,在新建工程推广大口径市政管道和塑料检查井、高强低噪硬聚氯乙烯管材、高抗污自乳化低VOC乳胶漆、水性环保涂料;开发以尾矿石(砂)、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的建材制品,研究建立与相关产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研发和生产绿色钢结构建筑材料及其配套制品;重点发展外墙装饰材料、室内壁纸类产品、室内铺地类、厨房类、卫浴类、灯饰类装饰材料等等。

充分利用赤峰市粉煤灰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促进利用粉煤灰的新型墙材企业延长粉煤灰利用产业链,推进粉煤灰选铁、选铝、选玻璃微珠以及新型复合型墙材企业发展,固体废弃物累计用量超过2000万吨。在金属建材方面,重点鼓励以翁旗双成重工、红山区杭萧钢构等生产吊装房屋、集成房屋企业,引导远联钢铁加快宽幅钢板等新兴建筑材料,形成产业链条。

3、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立足我市膨润土、硅石、珍珠岩、页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华孚建材微晶石、鲁蒙水泥碳酸钙等新型建材产品快速发展的带动示范作用,支持宁城县膨润土加工企业膨润土产品增加冶金球团用土、铸造用钙、钠基膨润土、干燥剂、猫砂、泥浆土、添加剂、粘结剂、镁质复合添加剂、蒙脱石等膨润土产业新品种;支持喀旗、右旗实施纳米碳酸钙项目,为食品、医药、化妆品、橡胶等产业提供高档原料;支持盛森硅业等企业发展新型硅材料。鼓励、扶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新型陶瓷、新型硅材料、纳米材料、超细、高纯改性等非金属新材料。

(三)纺织服装整合升级

 规划期内,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要全面融入国内和国际供应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推动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实现整体提升。发展壮大红山纺织产业园区,积极推动中新毛纺、东荣集团等市内企业与国内外大型集团强强联合,利用赤峰绒毛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全市绒毛纺织加工业向集团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02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0亿元,主要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建成中国北方特色羊绒纺织加工基地。

1、做大毛纺织和羊绒加工业。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东黎、圣伦、凯兰、昭乌达等绒毛纺织企业为龙头,带动现有羊绒加工企业改造落后生产工艺,配置先进适用生产线,培育自主品牌,形成高端羊绒产业集群。在阿旗、左旗、右旗和林西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改造更新生产设备、改善生产工艺等手段,形成完整的羊绒产业链,打造我市北部区域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绒山羊优质基因培育技术,保护我市优质白绒山羊品种。毛纺织行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升级步伐, 采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无梭和精梳)比重,壮大毛纺织行业;瞄准国际市场,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电脑提花编织设备及工艺,开发超薄、高档精纺机织羊绒制品,使产品具有防起球、防虫蛀、防静电、防缩水的高新技术特点,切实提高绒毛绒纺织行业发展水平。

2、稳定发展服装加工业及关联产业。推动红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翁牛特旗玉龙工业园区、敖汉工业园区内的博爱箱包、爱尔美貂皮、圣慧服装等企业依靠我市和周边市场,加快形成涵盖内衣、童装、职业装、运动休闲装、裤装、衬衫、西服、牛仔服装、帽子、手套、羽绒制品及高档貂皮服装的产品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以纯棉针织产品为重点,同时推进非棉天然纤维和差别化纤维等新型纤维的开发应用,生产高品质纱线和织物,发展棉纺织行业;引进国内高端技术生产线,培育发展各种室内装饰面料、汽车装饰面料、以纺粘法为主的非织造布、无纺布制品、强力机织土工布、新型涂层蓬盖布、高级服装衬及各种工业用、包装用材料以及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等产业的发展。

三、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赤峰市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按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要求,以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引领升级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改革攻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力支撑全市工业转型升级。

(一)实现由机械加工业向装备制造业的转变

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核心制造业崛起的重要机遇,以发展整机装备、新型装备、精密配件、关键零部件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建成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和自治区东部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1、加快升级机械装备制造业。以推进矿山采掘、磁选浮选等整机制造和配件加主,转型升级矿山机械、冶金装备制造业;提高机电产品、电力设备配套能力,构建形成较为完备的机电装备制造体系;突出抓好压力容器、风机装备制造等产业,鼓励自治区唯一的A级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焱邦锅炉以及虹源风能、通泰风机等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面向农牧业现代化和周边市场需求,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农牧业机械制造项目,重点推动宗申集团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户赤峰。鼓励宁城长明机械、巨昌机械等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产品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加快发展新型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推动浩克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基地与大企业联合协作,加快规模化生产和上市销售,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支持拓佳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推动向多元化电子设备生产、智能终端制造、软件开发服务等领域延伸,着力壮大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统筹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培育发展清洁能源设备制造业,依托重化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需求,加快推进重型机械装备、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围绕通用机场建设发展,引进培育通航装备和飞行器材制造业,规划建设通航装备器材生产制造园区。推进与武龙新能源汽车、朝气集团直升机生产等项目落地。抓好关键零部件、精密配件等新型设备制造业,引进智能巴士、智能电网等生产线,培育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企业集群。

3、加快承接先进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以引联重组、提挡升级为核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领军企业为龙头,引导参与先进地区产业链条,加快融入东北地区公铁装备、矿山装备、大型机床等重型装备制造业和华北地区电子设备、食品设备、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等轻工装备制造业协作体系。进一步集中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以翁旗玉龙工业园区、阿旗工业园区、宁城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面向农牧业现代化和周边市场需求,打造大型农牧业机械制造项目,引进和培育配套产业。

(二)实现由传统医药产业向生物制药的转变

到2025年,全市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200亿元以上,建成国内重要的现代蒙中药产业基地。重点要巩固提升化学制药、大力发展现代中蒙药、加速发展生物制药、扶持培育医疗器械、培育发展医疗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集医药研发、生产、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医药产业集群。

1、巩固提升化学制药。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有效促进化学药产量质量“双提高”,培育打造知名品牌,巩固提升化学药基础地位。依托艾克制药、万泽制药等重点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高端领域,开发高附加值合成、半合成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丰富产品储备、拓展产品领域、更新产品结构,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尽快通过一致性评价,加快形成竞争优势。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多发疾病的化学药物领域,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扩大国内销售网络、做大产品市场规模。加强与上海医药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重组,支持海南天煌、蒙欣药业、艾克制药承接更多药品转移,打造上药品牌普药基地和基础原料药基地。

2、突出发展优势制剂产品。全市制剂工业力争在五年内培育出3~5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国内知名品牌。雷蒙欣应作为骨干产品,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诺力思(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巴柳氮钠胶囊、甲麻沙棘复方制剂、甲磺酸帕珠沙星制剂等国家二、三类新药加快实现产业化,形成以国家二、三类新药为主导产品,以普药为补充的化学制剂产品结构。针对国内大输液市场的变化,重点发展治疗性、营养型的输液产品,提高剂型的新产品储备。赛林泰药业4个在研一类抗癌新药,三类新药、仿制药及配套研发的原料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进入临床申报程序。

3、发展壮大蒙中药。建立道地药材生产质量现代管理体系,加强优良药材规范化、集约化种植,推进蒙中药提取物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施产学研联合协作,以天奇国家级中蒙药产业联盟为依托,加大现代蒙中药研发力度,加快新药、特药中试和产业化速度;统筹蒙中药材资源,重点打造喀旗牛家营子蒙中药材现代产业基地,推动构建以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种植基地、蒙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蒙中药材大宗交易市场、蒙中药健康产业园区为骨架的一体化全链条产业体系,加快荣兴堂、蒙吉、新州等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企业发展,推动天奇药业、丹龙药业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促进天然药物生产方式与国际接轨。利用当地农牧林资源开发天然保健品。

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重点研发生产高效、速效的中蒙药制剂,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行业产品生产结构。以复方羊角胶囊、扫日劳-七等名牌产品为中蒙药的突破口,加大市场投入,五年内培育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拳头产品。同时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复方丹参片、止嗽立效胶囊、仙藿补肾合剂、丹参滴丸等一批新药产业化,加大市场运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力争2020前将其培育成赤峰市中蒙药的骨干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到2025年全市中蒙药行业要达到生产15个左右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蒙药。建设好柏善医药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项目(一期2100吨)及其附属设施、敖东阿胶公司阿胶生产项目、新洲中药切片公司中药切片扩建项目等一批骨干项目。

4、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围绕推动医药产业升级,谋划推进生物医药重点项目,扶持壮大生物医药现代企业,尽快扩大生物医药发展规模;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突破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尽快提高生物医药发展水平;依托内蒙古泰领海创生物科技园,吸引沿海更多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开展基因诊断、生物免疫等产品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促进生物医疗产业在赤峰集聚和资源互补,推动生物医药发展壮大。

利用赤峰市丰富的动物脏器资源,完善资源基地建设,加快奇特生物集团的改扩建工程,实现高纯度低热原凝血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抑肽酶等一批生物制药产品产业化经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赤峰博恩生物制药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个平台,以奶牛乳腺炎疫苗、孕马血清等为基础,加速生物制药科技企业的培育。建设年产2000吨乳糖酶及1000吨生物防腐剂项目。研发并申报纯中药奶牛乳腺炎灌注剂;研发并申报纯植物提取后半合成驱虫药;建设植物提取、合成、制剂中试车间和生产线。

(三)实现由原材料产业向新材料产业的转变

《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加强新型绿色建材标准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衔接,加快制定轨道交通装备用齿轮钢、航空航天用碳/碳复合结构材料、高温合金、特种玻璃、宽禁带半导体以及电子信息用化学品、光学功能薄膜、人工晶体材料等标准,完善节能环保用功能性膜材料、海洋防腐材料配套标准,做好增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标准布局,促进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加强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在航空铝材、碳纤维复合材料、核电用钢等领域开展协同应用试点示范,搭建协同应用平台。基于赤峰市的优势资源禀赋和现有原材料工业基础,各工业园区应该把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提升的重中之重来打造。

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发展以桐、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为基础的铜基、锌基新材料产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完整的有色金属冶炼体系。大力调整铜基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电解铜为基础,发展铜板带、管、箔、线深加工;着重培育和引进硅基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由硅砂加工、超薄玻璃基板、触摸屏、显示模组到终端应用产品的硅基-电子信息融合发展产业链,同时在新能源领域构建有硅砂加工、太阳能玻璃制造、薄膜组件到光伏设备一条龙产业链。

加快培育铜基、锌基新材料产业集群。铜基、锌基新材料产业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冶炼、精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家电、电子电力、交通运输设备、建筑五金等关联产业,打通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发展专业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赤峰云铜50万吨阴极铜改扩建、金剑铜业40万吨阴极铜退城入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硅基新材料领域推动盛森硅业一期3万吨气相法二氧化硅项目和东旭集团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的落地实施,围绕新型显示、太阳能电池和特种玻璃制品等相关产品,逐步完善产业链条。

2、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重点是依托赤峰市萤石、氟石、膨润土等非金属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生产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新材料等,为航空航天、机械、石油工业、农业、建筑业、汽车等相关产业提升创造条件。重点推进富勒烯产业园建设,加快推动富勒烯润滑油、化妆品等下游产业,培育发展富勒烯产业。有目的的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备较高科研能力和产业实力的集团,带动赤峰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

第四章  产业布局与功能定位

一、产业布局原则

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大力实施“旗县有园区、园区有主业、主业有特色”的产业布局,通过科学规划、遵循规律、整合提升,推动园区错位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打造主业突出、配套协作、特色鲜明、品牌知名的产业基地,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为把赤峰市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提供强力支撑。

(一)错位发展。每个工业园区都要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要素条件等因素,研究本园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进行产业布局。与此同时,为避免市域范围内园区之间产业交叉和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园区之间又要错位布局,特色发展。

(二)关联发展。进入园区的企业和项目要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度,紧密围绕主导产业展开规划布局,与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无关的企业和项目一般不在同一园区内发展。

(三)成链发展。企业和项目之间要沿产业链延伸方向建立起相互配套、分工协作的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四)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构建起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培育产业集群。

(五)集约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业园区产出效益。

(六)合作发展。广泛开展产业园区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增强对产业园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

二、构筑三大工业集聚区

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要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京津冀一体化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紧密接轨,坚持资源集约利用、园区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强化点线结合、梯度集聚,促进各类产业向城市集中,向园区集中,向资源富集区集中,努力构筑“三大工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十个主力工业园区”,真正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统筹吸纳城乡居民就业创业,通过工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城镇乡村加快发展。

(一)中部核心工业集聚区

赤峰市的核心工业集聚区,是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以松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为呼应的布局结构,重点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以铜锌冶金、新型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和现代医药、电子信息、羊绒纺织、非金属新材料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要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以壮大赤峰东部工业走廊规模、提升赤峰东部工业走廊层次为重点,以为打造百万人口中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和对全市工业经济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己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支柱企业,做优做精名牌产品,真正把中部核心工业区打造成资源深度转化型、非资源型、劳动与知识密集型以及新兴产业高度集聚的工业集聚区。到2025年,核心工业区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要占全市工业同类指标的5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要占核心工业区的60%以上,真正挺起赤峰工业经济的脊梁。

(二)北部工业集聚区

包括翁旗、克旗、左旗、右旗、阿旗、林西五个旗县的工业园区。依据资源开发状况和工业发展基础,今后依然在有色金属加工、煤电化一体化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打造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以能源、煤化工和有色冶炼(提出铜、铅锌冶炼)深加工产业集中集聚为重点,做大做强克什克腾、右旗大板能源煤化工园区;以银冶炼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石灰石等非金属加工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巴林左旗工业园;以锡钼冶炼深加工、氟化工产业集中集聚为重点,培育壮大林西工业园区;以机械加工制造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重点,壮大玉龙和阿旗工业园区。把北部工业集聚区打造成重化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

(三)南部工业集聚区

包括宁城、喀喇沁、敖汉三个旗县,要充分利用距离北京、天津、沈阳较近的区位优势和黄金、非金属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大优势资源深度转换力度,在巩固提升原有黄金、非金属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同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大品牌,强化深度加工增值,强化产业集中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园区。把南部工业集聚区打造成轻工食品及贵金属非金属产业集聚区。

三、打造十个主力园区

赤峰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中,已经有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5个,其中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630亿元。规划到2025年,年销售收入全部超过100亿元,其中10个园区接近或超过200亿元,这10个工业园区,要当做主力工业园区来打造,在资源配置、技术支撑、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确保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赤峰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发试验区、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和松山安庆工业园区4个园区组成,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到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200亿元,承担起建设赤峰市东部工业走廊的重任,成为全市唯一过千亿元的园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快从生产型园区向服务型园区的战略转型,使其成为产业集聚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1、产业定位。

规划期内,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努力构建三个主导产业、一组辅助产业的“3+1”产业体系,通过巩固提高金属冶炼、化工、医药、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电子、IT、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服务业,最终成为产业门类相对较全、产业关联度较高、服务功能较强的工业园区。

(1)新材料产业。发展以铜、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为基础的铜基、锌基新材料产业,进一步扩大现代冶炼规模,构建较为全面的有色金属冶炼体系,培育发展专业化铜产业集群,形成无限延伸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培育以生产和加工晶体硅和二氧化硅为主的硅基新材料,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硅基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产业融合,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2)高端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机遇,配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推动推动焱邦锅炉、虹源风能与神舟钢构等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浩克新能源汽车、深圳朝气集团、赤峰拓佳电子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及电子信息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3)现代化工产业。以现有产品精深加工、副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打造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氨基酸、中草药提取物、酶制剂、抗癌药物等高新技术,打造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4)辅助产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羊绒纺织、服装加工等具有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的特色产业,打造国家级农畜产品绿色深加工示范基地。

2、功能定位。

(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3)蒙东地区区域战略合作先行区。

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商务金融、工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蒙东地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基地以及赤峰市传统纺织升级转型先行区。加快富勒烯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富勒烯与传统冶金、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富勒烯产业,打造内蒙古富勒烯产业基地

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要以铜产业循环经济为中心,做大铜产业链,突出发展铜制品产业,形成自治区级有色金属制品加工基地和赤峰市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元宝山工业园重点发展磷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成为自治区级现代化工产业基地、蒙东磷煤化工合作示范区和赤峰市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

松山安庆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轻工食品、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成为蒙东地区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聚集区和科技创新阵地。

(二)宁城经济开发区

宁城经济开发区在天义、八里罕和汐子三个镇形成了三个集聚区,分别是:分布在天义镇的中京工业园、机械制造工业园和生物科技产业园,分布汐子镇的汐子工业园、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园和塞飞亚工业园以及分布在在八里罕镇的八里罕酒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67平方公里。到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

1、产业定位。

规划期内,宁城经济开发区要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型产业,拉大产业链条;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组织实施,重点在精深加工和制造业上实施突破,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加速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进程。努力壮大非金属、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嫁接改造,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与产业发展及开发区建设相配套,有针对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形成以资源深加工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1)农畜产品加工业。以东方万旗、康健生猪、亿豪肉羊、塞飞亚为龙头,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肉羊、肉鸭养殖、屠宰及熟食加工为一体的肉食产业。建设规模化养殖、加工基地,提高肉类品质,扩大市场份额,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肉食品供应基地。

以宁城老窖、燕京啤酒两大品牌为依托,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发挥产能,成为中国北方品牌酒类产业基地。以蔬菜、苹果、山野菜、菌类等产业基础为依托,积极发展果蔬深加工项目。以京都玉米淀粉为龙头,以周边优质玉米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

(2)机械制造产业.以长明机械、巨昌机械为龙头,发挥农机制造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农机制造产业,成为华北地区中小型农机具重要产地。

(3)建材家具工业。以建支管件、泛达管件为龙头,提高产品质量及品牌知名度,积极拓展市场,成为中国北方较大水暖器材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承接河北、北方周边家具制造产业转移,建设家具制造生产基地

(4)膨润土加工。充分发挥宁城膨润土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天宇膨润土、天鸿矿业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引进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努力打造自治区膨润土特色深加工基地。

同时,充分发挥汐子园区空间优势,利用赤峰市硫酸富余量较大的优势,积极发展硫酸及硫酸综合利用项目。以恒祥、恒荣化工为基础,适当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依托已建成的石硕金属、润苍金属等产业,延长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蓄电池拆解及加工项目。

2、功能定位。

(1)京津冀地区肉食品及果蔬供应基地;

(2)中国北方品牌酒类生产基地;

(3)自治区膨润土新材料产业基地;

(4)华北地区中小型农业机械制造基地;

(5)中国北方水暖器材、家具生产基地。

(三)玉龙工业园区

玉龙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规划面积19.03平方公里。到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5个。通过旗帜鲜明的招商引资工作,初步集聚一批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大批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数个特色鲜明的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与机械加工、优势特色轻工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初步建立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园区的产业承载、自主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立,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自治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

1、产业定位。

(1)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依托当地优势有机畜牧业资源,以打造特色畜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冷鲜肉、低温肉制品为重点,以方便食品、旅游休闲食品为补充,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肉食产业;以打造本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目标,努力形成以蔬菜、稻米、杂粮杂豆等深加工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以培养特色沙生植物加工产业集群为目标,建立完善沙生植物研发-加工-品牌建设全产业链,推进资源培育基地化、生产体系多元化、产业发展规模化,逐步建成自治区重要的沙生植物加工基地。

(2)生物技术产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研发带发展,集聚优势力量发展抗生素发酵产品、功能发酵制品、生物制药和中蒙药提取素,打造生物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3)有色金属与机械制造业。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通用铸造和五金制品向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品转变,由“小五金”向“大五金”转变,由有色金属加工业向金属制品业转变,由机械加工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变,重点发展大五金制品、农牧业机械、矿山机械、电气设备等产业。

(4)劳动密集型轻工业。重点发展以农用塑料薄膜、节水管材、塑料包装制品为主的塑料产业,以服装加工和服装配套加工为主的服装产业,以小型家电、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和照明产品为主的电子产业以及家居建材产业,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汇聚的发展格局。

2、功能定位

(1)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和生物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3)自治区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4)蒙东地区特色轻工业基地。

(四)林西工业园区

林西工业园区紧紧依托丰富的原生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不断壮大有色金属冶炼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产能,打造铜、铅、锌、锡、钼、金、银、铋、铼、铟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材料产出中心,促进产业链条纵向延伸、侧向带动,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型,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进与大公司、大企业合作,规划建设氟化工产业基地,配套发展绿色制冷剂、氟材料、氟有机中间体和精细氟产品,实现萤石资源深度开发和产业升级;开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甜菜、中药材、杂粮、肉牛肉羊、内蒙野果、马铃薯、胡萝卜精深加工产品,打造以甜菜制糖为龙头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依托林西东台子水库工程建设,谋划以水煤合作为主的煤-电-冶-化一体化煤基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特色园区。2025年,园区内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新增就业2.5万个。

1、产业定位。

(1)有色冶金产业。发挥铜、锡、钼、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及衍生资源优势,支持中国有色、正威国际集团、东北特钢等大企业大集团和地方龙头企业加快资源整合、产业重组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加工深度和产业集聚程度,加快有色冶金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发展铜产业集群,依托正威赤峰林西电子信息产业园,形成精密线缆、精密铜箔、高级覆铜板、PCB、FPCB等系类电子信息产品,逐步建成以铜基电子信息产品、铜基合金新材料及再生铜加工为主,配套产业为补充的资源循环、产业集聚特色园中园;以重大项目牵动,提高锡冶炼和精深加工水平,做大做强锡产业;以改善产业装备水平和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做细做优钼金属产业;围绕富强金属、恒富金属、昊辰工贸等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立再生资源绿色制造产业特色园;利用冶炼烟尘、烟道灰、废渣、低品位矿石、尾矿等资源,加快发展以贵金属回收、铅酸回收、铜渣冶炼还原、余热发电等“三废”及工业副产品的综合循环利用产业,生产金、银、铋、铼、铟等贵金属及稀有金属,进而催生各种金属深加工的产业集群,打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2)氟化工产业。发挥萤石资源优势和现有氟化工产业基础优势,继续做大做强氟化工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无水氟化氢基础上,重点发展无机氟化工、绿色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等氟化工产业体系。利用有色冶炼副产品硫酸及氟化工产品,积极引进无机肥、医药中间体等循环配套项目,实现有色冶炼衍生资源与精细化工产业的有机融合。

(3)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立足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以打造蒙东地区甜菜加工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甜菜制糖及精深加工,围绕佰惠生集团A股上市的利好,构建甜菜育种、甜菜农业机械化生产、甜菜制糖、食糖储备、食糖副产物生产酵母及抽提物、食糖精深加工功能糖、饮料、甜品的全产业链。围绕正邦集团,构筑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饲料加工的产业布局,推动肉牛、肉羊的屠宰加工及特色肉制品产业规模的扩大。以恒光大中草药深加工项目为依托,培育发展中草药深加工产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杂粮、肉牛肉羊、内蒙野果、马铃薯、胡萝卜精深加工产品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争取将食品加工区建设成为资产及产出双百亿以上的自治区较具特色和规模的农畜产品加工区。

(4)水煤组合。以东台子大(2)型水库工程建设为契机,谋划发展水煤组合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择优引进一批煤电、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发展以水煤合作为主的煤-电-冶-化一体化煤基清洁能源循环经济。

(5)辅助产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引进承接先进装备制造、印染纺织及精细化工等产业链条的整体转移。培育发展以砷基、硅基、铟基新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光伏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打造砷化镓、微晶硅、多晶硅等半导体、光电新材料产业园,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拓展。

2、功能定位。

(1)蒙东地区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2)蒙东地区氟化工产业基地;

(3)赤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4)自治区循环经济园区。

(五)巴林左旗工业园区

巴林左旗工业园区由上京、南塔和凤凰山三个集聚区组成,总规划面积约67.4平方公里。规划期内,要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全力构筑煤-电-冶-化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做好机械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继续扩大鹿产品,肉驴、肉鸡、肉猪屠宰和果蔬保鲜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打造绿色生态型上京工业集聚区;逐渐扩大锌冶炼产能,实施氢氟酸、石灰石深加工、煤转化、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项目,不断壮大凤凰山工业集聚区规模;再实施一批建筑建材、机械制造、非金属加工、煤炭加工配送项目,切实充实南塔工业集聚区。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

1、产业定位。

(1)煤-电-冶-化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择优引进一批煤电、有色冶金、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城市矿产项目,走“煤—电—冶—化”一体化路子。

(2)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以优势农畜产品为原料,以打造绿色生命科学产业为重点,以保健品、营养食品和地产优势农畜产品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示范区。

(3)机械加工与新型建材产业。升级改造机械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努力提升产业规模、产品档次和制造业水平。

2、功能定位

(1)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园区;

(2)中国北方最大的银多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打造北方银都;

(3)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六)克什克腾旗工业园区

克旗工业园区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期内,继续依托大唐煤制气等企业,加快煤化工、电力能源、金属冶炼加工及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确保煤制气项目I系列稳定运行,II、III系列尽快达产达效,加快大唐二期项目实施,继续深入进行下游产品开发,积极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夯实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采、选、冶生产能力衔接,形成冶炼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扶持风机、矿机、农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1、产业定位。

(1)煤化工产业。主要是大唐煤制气一期全面投产和二期项目实施。

(2)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围绕克旗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重点在银锡冶炼和精深加工方面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层次。

(3)煤电化一体化建设。

2、功能定位。

(1)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国家战略性新兴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七)喀喇沁旗经济开发区

喀喇沁旗经济开发区包括锦山工业园、和美工贸园、乃林中小企业创业园、小牛群农畜产品加工园、十家新型建材园、牛营子承接产业转移园,总规划面积约75平方公里。

1、产业定位。

树立主体功能开发理念,加强区域空间开发统筹优化,合理规划、积极培育锦山工业园、和美工贸园、乃林中小企业创业园、十家新型建材园、小牛群农畜产品加工园、牛营子承接产业转移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城乡互动的新型园区发展格局。到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

2、功能定位

(1)自治区循环经济产业园;

(2)赤峰市新的城市产业功能区;

(3)喀喇沁旗工业经济主战场。

(八)敖汉工业园区

敖汉工业园区包括新惠工业园区(含氟化工产业园区)、四家子沥青岩循环经济园区、贝子府化工园区、兴隆洼油页岩循环经济园区、黄羊洼生态经济园区(含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五个园区,总规划面积约 40 平方公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实际,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机械加工、矿产冶金、装备制造产业,培育蒙中药种植加工、生物制药等成长型产业,发展新型材料、航空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聚、集群、集约的新型工业,打造产业互补、功能齐备的工业园区。到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1、产业定位

(1)绿色农畜产业加工业。重点推进敖汉小米、肉驴、文冠果、沙棘四个“百亿元”产业,建立研发—种植(养殖)—定制加工—品牌培育—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将敖汉旗打造成“中国谷乡”、“东阿驿站”、“沙棘之都”、“文冠之乡”。

(2)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风电、光伏发电产业平稳发展,做大沥青岩综合利用、油页岩综合利用产业。

(3)蒙中药产业。建设10万亩蒙中药种植基地,推进新州药业、福善堂等企业扩能升级。

(4)氟化工产业。

2、功能定位

(1)自治区循环经济产业园。

(2)自治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

(3)沿210省道五点一线“工业大通道”。

(九)巴林右旗工业园区

巴林右旗工业园区由大板煤电化基地、大板工业园区和食品加工园区三部分组成,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自治区第六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7年被自治区“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列为重点开发区。

规划期内,巴林右旗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发展产业的优惠政策,发挥园区的区位、资源优势,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冶金建材、绿色农畜产品、健康食药品、现代物流、高新科技与创业孵化为核心,积极吸纳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产业之间的衔接耦合,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把园区建成为具有国内先进发展水平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一园多区开发,产业特色发展”的格局,力争早日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列。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

1、产业定位。

(1)能源产业。以国家电投大板电厂2×60万千瓦和二期2×10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为依托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建立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促进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具有综合性、互动性、协同性、市场化、智能化、低碳化等特征,为园区用户提供低廉水、电、热、气、水等产品。

(2)现代化工产业。抓住煤炭分质梯级利用7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已落户园区、40万吨聚乙烯项目即将落地的良好机遇,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现代化工和环保产业集群。

(3)冶金产业。抓住神雾集团内蒙古大板120万吨铬铁项目入驻煤电化基地、250万吨海砂钒钛项目即将入驻的机遇,推动电熔镁等深加工项目签约入驻,以这些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发展新材料产业。

(4)建材产业。吸引辽河商品混凝土、山水水泥、天洁建材、广赫建材、鸿成建材等多家绿色建材企业落户园区。

配套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生物科技和现代物流产业,与支柱产业遥相呼应。

2、功能定位。

(1)自治区东部重点开发区;

(2)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和生态示范园区;

(3)蒙东地区大型综合性煤炭及货物物流基地;

(4)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园区。

(十)阿旗工业园区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畜产品加工、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保持新能源产业园现有建成区规模,稳定住现有产能,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积极引进肉驴深加工、苜蓿草业深加工、生物有机肥、建材加工、杂粮精深加工等企业,着力做大做强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立足绍根煤田现有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发展煤转化产业。202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4万个。

1、产业定位。

(1)建材产业。以优化水泥生产结构为契机,以发展新型建材为重点,把阿旗建成赤峰北部建成重点集聚区。

(2)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特色农畜产品为依托,发挥毗邻通辽农畜产品重点旗县的区位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

(3)机械制造业。重点在农牧业机械、机械配件等方面发挥小微企业优势,为区域性机械工业做好配套代工。

2、功能定位。

(1)赤峰市北部重要建材产业基地;

(2)赤峰市重要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3)阿旗小微企业主战场。

在重点培育以上10个园区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旗县区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发展旗县级工业集中区。

我们的承诺:
16年品牌,更保证信誉;
顶级才智,更专业规范;
专家对话,更直接及时;
相比价格,更超值划算;
上千案例,更贴近实用!
[返回] [留言板] [打印]
新闻中心 | 专家专栏 | 行业专栏 | 资讯专栏 | 创业创新 | 资源中心 | 销售中心 | 关键词 | 法律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收费问答
版权所有:济南麦肯锦鸿管理咨询中心 总部地址: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29号三箭吉祥苑C座1-1104
总部电话:0531-88931929(传真) 15069190968 邮箱:laomu8@163.com QQ:353351933
芜湖:无为中瑞商务中心 长治:紫金西街馨月花园 西宁:建新巷凤凰花园 乌市:人民路121号
旗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
Copyright@2006-2021 maiken8.com. Reserved 鲁ICP备09069317号-17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0600号
本站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